饭后百步走,健康有没有
俗话说,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。进餐之后适当散步,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。早在隋唐时期,孙思邈就提出:“食饱行百步,常以手摩腹数百遍。”
诚如孙思邈所说:“饮食则卧,食不消成积,乃生百病。”这是指出如果进食以后,马上工作、学习或上床睡觉,便容易造成饮食停滞不化,轻者引起食积胃部饱胀,嗳气,不想进食,长此以往,还会损伤脾胃,带来各种脾胃疾病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,饭后散步,能提高食物中枢的兴奋性,改善消化腺的功能,促进胄肠道有规律的蠕动,从而帮助消化和吸收。《老老恒言》也指出,散步的运动量不大,却能起到舒筋活络,流通气血的作用。“习之既久,渐至千百,兼增足力。步主筋,步则筋舒而,四肢健,懒步则筋挛,筋挛日益加懒,偶展数式,便苦气乏,难免‘久坐伤肉’之弊”。
其实,饭后散步还有助于老年性便秘的治疗,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和心肌梗塞的发生,对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;对于体态过胖者来说,还具有一定的减肥功能。
不过,饭后百步,必须注意方法。走的对了强健身体,事半功倍,走的不对,对身体无宜,反而有害。
首先,饭后不能立即外出散步,须适当静坐或仰卧30分钟,以利于胃肠血液的充足供应和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充分消化、吸收。其次,散步不能过速过累、时间过长。
百步当是徐步缓行的“逍遥步”;所谓“百步”也只是个约数,可以二三百步,也可以上千步。走若干步后,停歇片刻再走也未尝不可。散步的时间,短则10分钟,长则半小时,根据实际情况决定。
再次,散步的场所,当以宽阔平坦的路面,空气清新、卫生安静的所在为宜,雨雪天在室内踱步亦可。不要到尘土飞场、空气污浊的场所或人声嘈杂、交通拥挤的道路上去散步,免受污物、噪音之害,也避免发生危险。夏季中午不要到烈日下散步;冬季散步则要注意保暖。
三、寒温衣服,穿衣本来是人类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发明,是从原始野蛮走向文明成熟的一项标志。它的原初意义,是用以御寒保暖,保护机体,防御外界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性因素的侵袭,防止外伤和疾病。
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,尽管各式穿着光怪陆离,争奇斗艳,但从维护健康和争取长寿的角度来看,我们还是主张将衣着的原初意义放在第一位;在此基础之上再去追求第二位的外在美并努力使二者协调、统一。诚如《老老恒言》所说:“虞夏商周,养老各异其衣,见诸〈〈礼记》,要之温暖适体则一也”。〈〈内经》则云:“食饮衣服,亦欲适寒温,寒无凄怆,暑无出汗。”这是说,衣着必须适应一年四时十二月及一日十二时辰的变化而变化,寒则添衣,热则减衣,如是方能健身养生。
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,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,四季分明。其中春季和秋季处于寒热之间的过渡时期,从冰天雪地的冬季过渡到和风融融的阳春,从炎暑炙人的夏季过渡到凉风送爽的金秋,气温的变化大,衣着增减也尤其需要当心。
总之,即使是再正确,再科学的养生技巧,也要科学把握,因人而异。饭后百步走更是如此,记住,要不要饭后立即走,不要走得太快,不要走的太多,太累,要因人,因地,因身体状况而定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健身养生的功效。